2016再做微信公眾號,有哪些難題?又該怎么解決?
- 作者:admin
- 發表時間:2016-07-29 11:01:00
- 來源:未知
摘要: 2013年隨便發點東西粉絲量破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用戶口味被磨得十分刁鉆,那公眾號的紅利期就這么結束了?
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經常感嘆:“公眾號紅利期過了,現在不好做,微信在走下坡路?!笔聦嵳媸侨绱藛??
據騰訊數據,截止2016年4月,微信公眾號的數量已破1000萬,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
如果說現在公眾號不好做,那是實話。2013年隨便發點東西粉絲量破萬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用戶口味被磨得十分刁鉆,那公眾號的紅利期就這么結束了?
不!紅利期還沒結束,現在正是紅利退潮,玩家血拼最激烈的時刻,只有血戰到底,才能求得一線生機!
那么,2016年再做微信公眾號,會遇到哪些難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一、公眾號用戶定位是否要精準?
公眾號定位是每位運營人員在建號之初必然面對的選擇,在用戶定位方面,面向全民的定位仿佛具有先天優勢。在這一點上,雞湯、娛樂、八卦等沒有界限規定的內容在爭取粉絲量方面拔得頭籌。
而較為專業的知識、科技、藝術等明確劃分人群的公眾號卻不溫不火??粗捍蟊娀瘍热萜?0w+”,用戶定位精準的運營們經常會問自己:“現在堅持精準定位還有用嗎?”
如果有這樣的疑惑,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
① ?做公眾號是為了自己玩,還是有商業目的?
② ?如果是有商業目的,那你的產品或品牌是面向全部消費者的嗎?
如果第二個問題答案是否,用戶定位還是要精準一點好。在紅利退潮時期,妄想培育一個數十萬級大號,簡直比登天還難。單純靠公眾號盈利已經不現實,公眾號如今應該被開發的是附加價值:企業品牌曝光、個人IP打造、產品傳播、聚集潛在用戶。
公眾號的價值應該是結合商業目的。精準定位的作用就是發現并聚集潛在用戶,他們是被“依托產品而產生的內容”所吸引,有潛在購買欲望的用戶。結合商業目的的微信公眾號,內容可以說是一種“能讓用戶心甘情愿瀏覽的”長期的廣告。
廣告大師奧格威說過:廣告最根本的目的是帶來銷量。
二、公眾號內容和推廣哪個更重要?
熱衷于推廣的人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在自媒體時代已經不適用了,再好的內容沒有傳播途徑也會死在角落。
確實如此,用戶每天被鋪天蓋地的信息覆蓋,如果想讓你的內容被用戶知悉,推廣手段必不可少。但專注推廣而忽視內容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如果非要在內容和推廣上選一個,我會毫不猶豫選內容,原因如下:
公眾號是新媒體,從屬媒體這個大范圍之內。身為媒體,肩負價值傳播的重任,如果不做好內容,如何配得起“媒體”二字。
公眾號運營三要素:推廣、留存、促活。推廣只占其一,而內容身兼“留存”“促活”兩大職責。
在【內容營銷】被頻頻提起的今天,依靠生產價值來吸引用戶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公眾號作為生產內容的一大主體,吸引用戶的價值便是由內容產生的。不依托內容的推廣是強硬、生澀、難以讓人信服的。
況且,在推廣吸引粉絲后,還需要不斷產出優質內容挽留這些粉絲,需要內容去激發粉絲活躍度,否則這些辛苦推廣得來的粉絲只是你公眾號上的匆匆過客。
運營公眾號就像蓋房子,內容就是“地基”,推廣就是“裝修”。如果地基不扎實,裝修的再好,來的人一多根本承受不住。
三、公眾號內容方向怎么定位?
每天面對無數魚龍混雜內容的沖擊,常規化的內容已經無法吸引用戶的駐足。無論是內容形式還是內容方向,只有劍走偏鋒才能出奇制勝。
內容形式不必多說,語音、視頻、漫畫等等,各種大咖玩的很嗨。單說內容方向,以下三種形式的內容在如今公眾號圈子內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帶有強烈個人情緒色彩(咪蒙、papi醬)
和主流觀點背道而馳 (朋友圈中瘋傳的“逆向思維”類型文章)
鮮為人知的干貨 (李叫獸、顧爺、六神磊磊)
還是之前說的,常規化內容已經無法吸引用戶的駐足,如果想讓別人注意到你的文章,你必須要提供與眾不同的價值。也許這會讓別人驚喜,也許會被人抨擊謾罵,但是:
做媒體的,只要內容沒過道德底線,博得關注度就已經贏了一半。
四、公眾號是否要追求盈利?
現在才剛開始做公眾號,或者公眾號量級很小,建議就不要有盈利的目的了。
公眾號的泛紅利時代已經過去,正如上文數據中提到:公眾號數量已經超過1000萬。在眾多公眾號混雜交織的市場內,真正能純靠公眾號賺錢的屈指可數,如果現在還抱著“純靠公眾號盈利”的心態,恐怕很快就會被吞沒在百萬級公眾號的大潮內,毫無翻身的機會。
那么現在做公眾號的意義何在?正如第一點所說,如今的公眾號應該是精準定位,各自占山為王。以下四點是公眾號的作用發展趨勢:
產品傳播
企業品牌曝光
個人IP打造
聚集潛在用戶
公眾號不再是通過盈利來提升企業或個人的“硬實力”,而是通過內容的傳播提升企業或個人的“軟實力”。相對于直接盈利來說,“軟實力”更傾向于企業或個人的長久發展,屬于細水長流的發展方式。
把品牌、形象、產品、推向使用人數超過5億的微信市場,帶來的曝光量和長久效益是直接盈利無法比擬的。
五、公眾號是否要追求頂級H5?
經常有新媒運營抱怨:“如果公司愿意出錢去做一個頂級H5,粉絲量早就幾十萬了?!?014年H5對于微信用戶還是個新鮮玩意,簡單一個打地鼠的游戲能讓人玩上一整天,刷屏朋友圈。
而當易企秀、初頁等H5制作器誕生后,簡易制作的H5再也不能吊起用戶胃口,現象級H5的誕生也屈指可數,究其原因如下:
用戶由于信息轟炸,口味已經十分刁鉆
H5性價比極低,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
相比于其他方式,H5對于創造性要求更高
制作優良的H5造價動輒六位數,高投入換來的是“不能在朋友圈刷屏”的高風險,同時面對口味刁鉆的用戶,H5已經不是簡單的創意,而是要從0到1的創造。
費錢、費腦子、風險大,并不是一個頂級制作的H5就能產生刷屏現象,更大可能是石沉大海。
W創始人李三水說:“我們做的不是創意,我們是創造”
做H5就像是賭博,要么一夜成名,要么身敗名裂。與其承擔巨大風險,在其他渠道多下功夫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做公眾號就像是做一個產品,“推廣、留存、促活”,簡單的六個字做起來卻繁復之極。正如一個產品周期是“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一樣,公眾號經過2013——2015年井噴式的成長,已經進入平穩發展的“成熟期”,無論是玩法還是行業規則都已經逐步建立完善。
產品的“成熟期”才是各大商家競爭最激烈的時候,如何讓公眾號在“成熟期”的生命無限延長,才是如今新媒體運營的重中之重。
公眾號的戰斗還未結束,紅利浪潮還未褪去,在退潮中血戰,做最后留在沙灘上的人,新媒體運營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公眾號早晚會進入衰退期,那么當公眾號落寞,取代它的將會是什么呢?把你的看法留言在文章下面。
聯系我們
一切良好工作的開始,都需相互之間的溝通搭橋,歡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