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dmin
- 發表時間:2018-08-14 10:17:46
- 來源:未知
最近又有新騙局。
一周之前,微信和螞蟻金服都不約而同地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推文告訴用戶要警惕「小程序騙局」。
但這個提醒明顯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螞蟻金服開放平臺的文章只有不到 3000 的閱讀,不是打開認證賬號主體進行了確認,讓人幾乎懷疑是個冒牌號。微信公開課的閱讀量好很多,還有 7 萬多的閱讀。
小程序騙局從微信發布小程序便開始出現,隨著支付寶也上架小程序,騙子的業務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
一通電話開始的騙局
在一個「小程序維權」群里聚集了 150 多位受騙者。他們多數是線下傳統行業商家,經營的生意有小賣部、打印店、服裝店等。
▲ 受騙者自發統計的登記表格,70 人共計被騙 240 萬
其中一名來自湖南的張華(化名)回憶,她受騙是從對方的四、五通電話開始。
8 月 2 日,張華接到一通自稱是「微信小程序」內部人員的電話,這位工作人員邀請她前往當地的國際大酒店參加微信官方舉辦的「微信互聯網,賦能新商業」會議。
張華聽完之后,下意識拒絕了。但很快工作人員第二通電話又來了。一方面考慮到是官方會議,另外一方面張華的生意確實需要加把勁,于是她同意了參會。而后三天,該公司又給張華打了兩次電話,提醒她到會。
8月 5 日,張華準時出現在酒店。工作人員引導張華前往會議室并叮囑她會議過程中不能接聽電話,也不能拍照。登記完個人信息、校對完座位編號,張華入場了。
會議開始,講師開始談微信小程序的機會并制造一種入局要抓緊的緊迫感。期間,有人接聽電話被工作人員請了出去。這一切后來布滿圈套的細節,當時給張華的感受是會議很正規、很正式。
講師鼓吹了 3 個小時左右迎來了高潮——宣布現場一共有 6 個名額的小程序合作報名機會,一個名額是 1.99 萬。
激昂的音樂開始響起,有人開始圍了上去,張華自然也交了錢,然后是開收據、簽合同和講解合作細節。走完所有的流程之后,張華離開會場并給家人打了電話,在家人的詢問之后,張華意識到這很可能是個騙局。但當張華回到現場之后,所有的宣傳物料都已經撤走了。從開始交錢到撤走,不到一個半鐘的時間。當張華通過之前加的微信聯系他們的時候,被告知已經在高速路上了。
按照張華觀察到的情況,這一場會議一共有 40 人參加,騙子帶走了 12 萬,大家的損失都在 2 萬左右。
而這樣的騙局,同群的李楊(化名)在一年前就遇到了。2017 年 8 月 6 日河南省許昌市也有一場「微信官方」舉辦的線下活動。李楊當時爭取到名額,當場交了 6000 元定金,回家之后又補齊了剩下的 1.39 萬元。李揚說,整整一年過去了,他還是沒有見到屬于自己的小程序。他聯系到了另外一個受騙者,跑到騙子公司去拉了橫幅。
到截稿時,李楊已經把錢全部要回來了,他在群里告訴大家「不來點硬的(拉橫幅)看來真是不行」。但是李楊并不知道,多數的受騙者的合同里寫的都是異地公司,沒有公司地址。經過一年的時間,騙子已經不好找出來了。
▲李楊當時簽訂的合同
維權群里 150 多名受騙者來自全國各地,覆蓋了河南、湖南、浙江、四川和廣東等省,他們當中多數人的受騙金額是 2 萬左右,也有單人高達 10 萬的受騙者。
當他們在緊急維權的時候,8 月 16 日江蘇常熟市又將上演一場新的騙局。
為什么這么多人會交「智商稅」?
根據各個受騙者的描述,小程序騙局的套路都出奇的一致,基本流程是「電話邀請 – 加微信聯系 – 現場講師演講鼓動 – 現場繳費報名」。
在電話邀請環節中,騙子都宣傳是微信或支付寶小程序官方人員來邀請大家參加線下的活動。在這個環節當中,參與意愿不強的,騙子會跟進再邀請;對「官方」表示質疑的,騙子則給他們發送「官方授權」的截圖。
參加一個官方會議很多人都不會太抗拒,但為什么會交錢?看清楚這場騙局的更多細節,就知道這「智商稅」確實要的有技巧。
受騙者是誰?
根據螞蟻金服數據,受騙的商家多數是集中在線下傳統行業的商家。這些商家基本上都已經接入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作為重要的收款模式,對微信和支付寶已經建立起了一定的認知和信任。但他們畢竟是從事傳統行業的商家,對「小程序」這樣的新事物又知之甚少。他們的「知」是會動身參會的重要前提,他們的「不知」則讓他們乖乖給騙子交了錢。
鎖定了受騙者之后,因為這些商家在一定程度上對互聯網有所認知,騙子要做的第二步是阻斷他們猶豫和尋求外援的機會?!妇€下活動」無疑是最好的辦法,騙子發送的邀請信息都會明確表示「僅限一人」出席。而在會場上,因為禁止接聽電話、看手機也切段了商家和外界的聯系。
▲ 受騙者收到的參會邀請
現場還因為有小程序「關鍵詞獨占」「關鍵詞搶注」這樣的項目,講師和工作人員會提醒大家保密自己的信息,也會讓商家視同場參會的商家為競爭對手而減少交流。但是這些「對手」的存在,又無不在提請商家,被邀請過來的不止自己、交錢的也不止自己,進一步強化了受騙的合理性。
在講師經過一輪激動人心的演講之后,迅速拋出現場限定名額注冊的信號,配上同樣激昂的音樂。在場的用戶在毫無心理防備的情況下(事先并不知道會有繳費環節),看著其他商家(多數是托)圍過去搶著繳費。這個時候,搶到名額才是商家們的最優選擇。這種「快」讓有些商家一口氣給騙子打了近 8 萬元。
線下活動的「封閉」和繳費之「快」讓商家的腦子根本來不及思考就進了圈套。2 萬塊錢一個小程序按市場價來看并不算貴。只是大家都沒有看到自己花錢買的那個小程序。
小程序騙局已經活躍了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微信團隊和螞蟻金服每個月都會收到上百起相關的投訴。但是因為合同本身描述含糊、公司異地注冊、無現場拍照留證等問題,多數受騙者就無法討回被騙款項。
每一次有新生事物出現的時候都是一次發財的機會。只是有的人去發財的路上被人洗劫了,有的人換著鐮刀不斷收割新的躁動。?